电子信息系统电磁兼容技术主要有哪些?

电子信息系统电磁兼容技术是保证电子信息系统在规定的动态电磁环境中,不受干扰地完成规定功能的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技术。
电子信息系统电磁兼容技术主要包括:
①电磁兼容设计和预测技术。对电子信息系统、分系统及设备,按规定任务和标准进行电磁兼容设计,并分析和预测系统的电磁兼容能力能否满足要求的技术。
②计算机网络电磁兼容技术。主要指电子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本地网和远程网等的电磁兼容技术。
③通信传输网络电磁兼容技术。主要指陆基、海陆基、空基及天基通信网络的电磁兼容技术。
④传感器电磁兼容技术。主要指信息系统中具有大功率辐射和高灵敏度接收设备等各种传感器的电磁兼容技术。
⑤电子信息系统地域分布、布线、滤波、电磁屏蔽、限幅和接地等的电磁兼容基础技术。
⑥电子信息系统电磁兼容和电子防卫一体化设计技术。改变电磁兼容和电子战中的电子防卫互不问津的局面,开展两者的一体化设计,共同提高电磁兼容和电子防卫的有效性。
⑦电磁兼容军用标准的制定和更新技术。
⑧电磁兼容建模与仿真技术。用于系统电磁兼容设计验证、运行测试和性能评估等。
⑨电磁兼容测试和评估技术。主要指对电子信息系统、分系统及关键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进行测试和评估的技术。
电子信息系统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趋势是:①电磁兼容设计、监测和管理将向自动化发展。②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系统电磁兼容建模和仿真技术。③加强电子信息系统抗超强电磁干扰技术研究。
1.什么是电磁兼容。
广义的讲,所有用电设备(不仅仅限于电子信息系统)都会通过辐射或者传导方式发出电磁信号,这些电磁信号就有可能会对其他用电设备形成干扰,而所有用电设备又处于被其他用电设备干扰的环境中。所以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设备本身发出的干扰信号有多大,称为电磁骚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二是研究设备承受电磁干扰的能力有多大,即是设备在保持自身性能不下降的情况下能够承受的最大骚扰电平等级(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简称EMS)。
2.设备之间形成有效干扰的条件。
1)一个设备的干扰信号频率正好是另一个设备的工作频率;
2)干扰信号的电平(或者功率)足够大。
3.电磁兼容工作需要的场地和设备。
1)场地:电波暗室、屏蔽室;
2)主要设备:接收机,信号源,各类天线、功率放大器等。
4.电磁兼容技术主要难点。
1)对于产品研发,尤其是射频工程师和基带工程师。在设计产品时需要提前考虑电磁兼容性,而不是等产品完成后进行测试才发现有严重的电磁兼容问题,这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设计人员除了精通自身的领域,还必须了解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天线技术等,刚好这两门技术都是难度相当高的。
2)对于电磁兼容测试工程师。分几个层次,简单层次就只是按照测试规程负责操作软件和设备,只需要大专或者一般工科类本科生基本能够胜任;中级层次,对测试标准非常熟悉,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各类标准非常多;高级层次,能够根据测试结果,很快判断不符合数据的产生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
总之,电磁兼容技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技术,其中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值得长期深入研究,但同时,电磁兼容领域又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毕竟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贝壳从事这方面工作多年,欢迎深入探讨,共同进步)
电磁兼容技术通俗的将就是减少本设备对其它设备的干扰和抵抗其它设备对本设备的干扰。电磁兼容技术主要有意向三种:
1、减少干扰源干扰信号强度:RC吸收电路、续流二极管、双向可控硅过零开关属于抑制干扰信号器件,能够非常有效的去除或减少干扰信号的产生。
2、阻断干扰信号传播途径:有屏蔽、共摸电感、差模电感、滤波器等元件和技术都属于再干扰信号传播路径上来阻断干扰信号传播,这些元件再电磁兼容技术中非常常用。
3、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压敏电阻、TVS管、防雷管、安规电容等电子元件都数据提高设备抗干扰能力的器件,安装在设备信号入口短能够非常有效的抑制干扰信号,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不手干扰。
本文只是对电磁兼容技术做简单说明,要想搞清楚不是一篇文章能够写完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欢迎大家补充、留言讨论。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转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