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杜邦分析体系,财务上如何使用?

杜邦分析法是我们在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对于财务知识匮乏的股市投资者来说,杜邦分析法可谓是简单明了,能够很突出的显示出来企业的核心数据和盈利能力,帮助投资者快速做出业绩判断。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杜邦分析法。
一、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杜邦公司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使用,所以被称之为“杜邦分析法”。它是以净资产收益率(ROE)为核心的财务指标。
我们看一下杜邦分析结构图:
很明显的,杜邦分析图通过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将数据层层分级,利用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资产负债率等多个重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综合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让投资者可以一眼就能得出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司的经营状况。
杜邦分析法主要运用于对公司盈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的判定上,而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两个恰恰是我们最关注的,所以杜邦分析法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一种超级经典的财务分析方法。
二、杜邦分析法核心数据
1、净资产收益率(ROE)
这个数据是整个杜邦分析法中最核心的数据,这点无论是上面的文字还是图片,我们都已经给出最明确的答案。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x权益乘数,所以它是一家公司综合性最强的财务分析指标,直接反映出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使投资者最应该重视的指标。
2、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总资产/总权益资本。总权益资本和总资产均受到总负债的影响,所以权益乘数主要还是受资产负债率影响。
负债比率越大,权益乘数越高,说明企业有较高的负债程度,给企业带来较多地杠杆利益,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多地风险。
杜邦分析法的弱点在此处也有一定体现,因为ROE=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所以就会导致资产负债率越高,可能导致ROE越高,这种用高负债换高收益率的行为是很危险的,但是杜邦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投资者忽略了这部分考量,增加了投资风险。
3、资产净利率
从杜邦分析结构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资产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指标,基本上囊括了公司经营的方方面面,是影响权益净利率的最重要的指标。
三、杜邦分析法的实例分析
以格力电器为例:
下图是格力电器2018年3月发布的一季报的杜邦分析图:
下图是格力电器2017年3月发布的一季报的杜邦分析图:
比较两张图,2018年公司的盈利能力较之同期明显提升,一方面表现在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降低,从2017年一季度的70.34%降到了2018年一季度的66.94%;另一方面是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提高了,从2017年一季度的7.19%提高到2018年一季度的8.18%,很明显,很这两个核心数据的变动我们可以看出来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大幅提升,盈利能力同样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这是最浅层次的杜邦分析法的运用,但对于投资者而言却是必须要学会的基本财务知识。
以上就是我对于该问题的看法,个人观点不代表君银投顾官方观点,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议,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关注我的头条号进行交流。
杜邦分析体系,也称“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简称“杜邦体系”,是由美国杜邦公司于1919年成功运用而得名的。该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财务比率分解体系,关键是通过因式分解找到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让既有股东一目了然,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改进,让投资者更清楚企业的状况,谨慎投资。许多公司的财务分析都是以该体系为原型建立的。下面具体说说这个体系的内容和运用。
首先是第一个指标,叫权益净利率。权益即股东权益,包括实缴资本(投的钱)和留存收益(赚的钱),总之,就是归属于股东的钱。用净利润除以股东权益,算出来的比率就告诉你这个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值不值得投)。当然,一般各公司的这个指标会比较接近,因为资本是具有逐利性的,你做得好了,人家就蜂拥而至,这样你的报酬率就回到了平均水平。这个指标是综合性很强的,光看这个指标了解的内容不够全面,下面进行分解。
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总资产)*(总资产/股东权益)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权益乘数
下面解释下分解出来的三个指标:
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次数。这两个指标通常反映企业的经营战略(大方向),可以结合起来看。销售净利率是表示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总资产周转次数,顾名思义是表明一年中总资产周转了多少次,或者说每一元总资产支持的营业收入是多少(每取得一元收入都需要有总资产的投资)。这两个指标有时候会“此消彼长”。比如,如果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往往要增加投资,这就会引起周转率的下降,如果想加快资产周转,那可能会采用降价或者大量营销等方法,那就会引起销售利润率下降。因此应通过结合两个指标来分析企业的经营战略(判断企业是否走在光明大道上)。
权益乘数。这个指标反映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财务杠杆(用别人的钱赚自己的钱)。这个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的财务政策(借不借钱,借多少钱)。要注意的是,一味通过提高财务杠杆来提高权益净利率是行不通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因为一旦债台高柱,企业会陷入现金流的困难,为了争取更多现金流,必然要采取降价来增加销售或者增加资本量来争取更多销售,无论如何,企业的资产利润率会降低,最终权益净利率下降。因此,企业只能选择与经营策略相匹配的财务政策才是最有效的(以大方向为前提,不能走偏了)。
以上就是杜邦分析体系的基本模型了,但是这个体系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原因是有些因素在里面“混淆视听”。比如没有将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区分开来(企业业绩做得好,同时炒股票亏了不少钱,不是一回事儿),我们需要分析的是真正由于经营活动而产生的盈利情况,因此,通过一系列修正得到以下改进后的表达式:
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好了,有人说要辛辛苦苦算出这个指标,具体有啥用?请注意,计算过程中的每个指标都可以帮助你判断企业的状况。见下表:
上市公司都是有年报的,可以通过年报中取数计算窥知一二。当然,如果要具体投资还要考虑基本面等诸多因素,在此不再展开。如果是企业内部的财务分析,可以通过滚动数据比较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向股东反映更全面的状况。
本文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区留言。
原来的杜邦分析体系,有诸多局限性,近些年在实际应用中做了改进。我分别讲一下原杜邦分析体系和改进后的杜邦分析体系:
一、原杜邦分析体系:
该体系是以净资产收益率(ROE)为龙头,以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为核心,利用各种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尤其是股东的回报率,但是这个分析体系过于注重股东短期的回报收益,下面具体看下杜邦分析体系:
杜邦分析体系公式: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运营能力)*权益乘数(偿债能力)
可以从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三方面来考察公司。
公式都很简单,我们直接讲三个案例:
福耀玻璃 杜邦分析:2017年净资产收益率17%,2016年净资产收益率为18%,福报玻璃是实体制造业经营的典范了,经营很稳健,负债率60%,适度利用财务杠杆。
万科:2017年净资产收益率为22.8%,2016年净资产收益率为19.7%,2015年净资产收益率为19%,万科经营真是太稳健了,郁亮不亏是财务出身,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是20%附近,兼职就是印钞机,难怪被宝能盯上了,和保险资金简直是绝配,保险资金需要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和回报,投资固定资产和万科这种优秀公司再合适不过了,只是再好的想法也不能违背法律啊,平安保险也投资了很多地产公司的股权,他们相处还是挺和平的。
二、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
杜邦分析体系的局限性:
1、计算总资产净利率的“总资产”与“净利润”不匹配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1)分母中的总资产是全部资产提供者(包括股东和债权人)享有的权利
(2)净利润是专门属于股东的。
2、没有区分金融负债与经营负债。
负债的成本(利息支出)仅仅是金融负债的成本,金融负债有利息,具有杠杆左右;经营负债是无息负债,不具有杠杆性。因此必须区分经营负债与金融负债,利息与金融负债相除,才是真正的平均利息率。区分金融负债与经营负债后,金融负债与股东权益相除,可以得到更符合实际的财务杠杆。
改进后的杜邦分析公式:
净资产收益率=(税后经营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股东权益
=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净经营资产/股东权益-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净负债/股东权益
=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1+净负债/股东权益)-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净负债/股东权益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这其中净利润表示有所变化:
净利润=税后经营利润-税后利息费用
其中:税后经营利润=税前经营利润*(1-所得税税率)
税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
其实这与以往的计算净利润的结果是没有差别的,传统的损益是:
净利润=(收入-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所得税税率)
净利润=(收入-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1-税率)-财务费用*(1-税率)
=税前经营利润*(1-所得税税率)-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
=税后经营利润-税后利息费用
改进后的杜邦公式可表示为: